在等待名校发榜的日子里,考生们在想什么?
每年的四月一号都是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它名校正常申请发榜的日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未能在提前申请中被录取的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最近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些同学们在询问各种相关的问题,这期就来选择部分给予解答。
专栏文章
带您进入名校的干货每年的四月一号都是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它名校正常申请发榜的日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未能在提前申请中被录取的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最近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些同学们在询问各种相关的问题,这期就来选择部分给予解答。
每年的四月一号都是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它名校正常申请发榜的日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未能在提前申请中被录取的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最近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些同学们在询问各种相关的问题,这期就来选择部分给予解答。
前几天,社交媒体上刊登消息说,在斯坦福大学读大一的谷爱凌,进入2023年赛季以来,表现依然十分亮眼,1月份有两个赛事,她率先完成了国际雪联世界杯比赛,三天夺得两金,状态出色。但就在1月27日周五,谷爱凌发文表示刚刚经历了“最痛苦的时刻”,因在训练中发生了严重的碰撞事故而受伤,导致她无法参加周末的2023年冬季X
在前两期中,我们从侧面对加拿大与美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进行了对比和讨论,引起了读者朋友的共鸣。还有的家长亲自来到常春藤100办公室同我们一起切磋。其实大家都明白,讨论的目的不是责怪和抱怨,只是基于普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出于对自己孩子的关爱,感到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或者说期待我们的移民子女能够把自己的潜力多发挥出来一点,将来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能大一点而已。这一期,将加拿大和美国两国政府有关教育方面最新的数据进行对比,来为我们近日的论坛划上一个句号。
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影响巨大。对绝大多数亚裔移民家庭来说,将此地的教育与原居住国的系统相比之后,除了新奇外,时间久了更多的是不解和焦虑;孩子们当然会更喜欢这里轻松的环境,只有一部分非常上进并有远大志向的同学会感到,过于轻松未必是件好事,特别是那些打算中学毕业后报考常春藤盟校或美国其他名校的同学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对此更有深切的体会。这一期,我们就引用《纽约时报》曾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来谈谈轻松的中小学教育对于孩子是否真有益处。
每年的这个季节,在全球都有一批优秀的中学生在期待着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他名校的录取发榜结果。我们的办公室每周都在接待一拨又一拨大温地区各中学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这些孩子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与墙上悬挂着的本地区近几年已考进美国名校孩子们的肖像照片相辉映,让我们感受到移民后代向前奔跑的力量。还是在这个季节,就像我们前几节的文章所提到的,美国平面媒体的各大报,像《纽约时报》(The
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的几个主要平面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的教育版,时常刊登文章或消息表达美国社会和政府对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忧虑及不满,即使是早先亲工会的民主党奥巴马政府也支持州政府和市政府对教育进行改革,一时间,不称职的教育局长、校长和教师遭到解聘的消息频繁曝光。几个教育大州,如纽约州、宾州、德州和加州的教育部门纷纷提议增加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评估。这期,我们就结合相关消息来漫谈今后华裔考生在申请名校时面临的压力和机遇。
有部分家长认为,我们自己就是在“强迫被动式”的教育中走过来的,既然来到加拿大,为什么还要让孩子走老路呢?也有人以为,把大人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似乎是不人性化的;还有人说,等到孩子们长大后,自己就会懂得去做什么,喜欢什么,不应该过早给他们施加压力。这些观点从某种角度来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都与他们所反对的理念一样,走进了同样的误区。
在我们过往的讲座和讨论中,华裔家长们最关心也最忧心的一个话题就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到了高中阶段,不少人似乎还没有进入“状态”,仍然轻松、懒散,对个人和国家的未来缺乏兴趣和思考,为此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愈加显得困难。而纵观加拿大,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步履艰难;加拿大的公司和企业,在竞争压力下惨淡经营;同样,加拿大的许多家庭,在生活的困境里奋力地挣扎着。尽管如此,在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中,仍不能谈压力,更不能提竞争;仿佛加拿大的孩子们,会因为地域或是水土的优良,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或进入职场时,便能够适应一切,猛然成长,似乎一夜之间就能变为胸怀绝技的“变形金刚”。更有一部分移民来加拿大,且自己感觉到已“西化”了的家长,甚至个别“教育顾问”和“民选代表”,也常在电台和电视等媒体上,以“教育专家”和“行家”自居,畅谈和宣扬所谓的西方教育的“主流”思想:提倡让孩子完全自由地发展。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西方的精英教育理念。同时他们好像也漠视了加拿大早先能够成为发达国家之一,是几代人牺牲和奋斗所换来的历史事实;他们似乎不知道加拿大,要想继续成为富强和美好的家园,移民的后代们必须从童年和少年开始,就要对自我、对家庭、对社区、对这个国家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并培养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竞争的能力。其实,每一位有心、有智的家长都明白,无论是培养孩子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还是掌握追求事业成功的本事,让他们能够承受压力,具备竞争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让即将进入成年人行列的孩子们懂得压力和具备竞争意识呢?这期,我们就用一篇文章做引子,来聊聊这个话题。
中国古代所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似乎对华裔家庭影响至深,即使移民到了国外,大部分做父母的也都是择校而居,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但是我们需要反复重申的是,考上常春藤这类名校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从小培养孩子具有成熟向上的个性、扎实进取的品质和积极远大的理想是最重要的,因此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花钱补习、寻找升学指导时,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首要的问题。我们在多年规划督导的工作过程中反复告诫家长们,在中学阶段,如果能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公立学校均提供,且免费),积极选修IB课程,或是尽可能多地修读AP课程,不仅能为将来报考常春藤盟校做好准备,即使是上加拿大的大学,入学和未来就业方面也同样都面临日益剧增的压力,选修这些具挑战性的课程,可以给孩子的中学教育打下一个具竞争性的坚实基础。